郑州市2015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三次质量预测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D 4.C 5.C 6.B 7.A 8.A 9.D 10.C 11. C
36.(26分)
(1)(6分)
冬季降水量大,阴雨天气多;(2分)白天太阳辐射被大气消弱得多,温度低;(2分)晚上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温度高,(2分)所以冬季昼夜温差小。
(2)(12分)
中上游沿岸,光照随高度增加而增强,光合作用强;(2分)坡度大,排灌条件好,(2分)修梯田种植葡萄,有利于充分利用阳光;(2分)提高葡萄的质量。页岩和花岗岩地表,有利于保持水分(利于地表水下渗,防治土壤水蒸发),(2分)白天增温快,夜间降温快,增大气温的日较差,有利于糖分的积累。(2分),进而提高葡萄酒的质量。(2分)
(3)(8分)
欧洲人饮食喜好葡萄酒,市场广阔,(2分)临近葡萄产地,葡萄的质量较高,葡萄酒品质好;(2分)靠近海港波尔图,交通便利;(2分)葡萄酒生产历史悠久,工艺好。(2分)
37.(20分)
(1)(10分)
赛里木湖位于西风的迎风坡,从大西洋带来暖湿气流,降水多;(2分)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弱,(2分)湖水盐度低。
艾比湖位于西风的背风坡,(2分)深居内陆,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2分)海拔低,气温高,蒸发强,(2分)湖水盐度高。
(2)(10分)
高白鲑鱼原产于高纬度湖水或河水中,(2分)适应盐度较低,水温较低(2分)的环境,赛里木湖符合低盐度、低水温的环境(2分),山地湖泊,污染较小。艾比湖位于新疆内陆地区,地势降低,夏季气温高,(2分)蒸发量大,盐度高,(2分)不满足高白鲑的生存条件。
42.(10分)【旅游地理】
对景区的有利影响:减轻安保压力;(2分)减轻游客对景点的破坏,有利于保护景区的环境等。(2分)不利:可能给景区带来暂时的收入损失。(2分)
对游客的有利影响:更好的做好出行规划,减少浪费和不必要的损失;(2分)有利于安全出行,提高旅游质量。(2分)
43.(10分)【自然灾害】
正相关(或雨季地质灾害多发)。(2分) 地处板块交界地区,地壳运动活跃;(2分)断裂发育,岩层破碎;(2分)地势起伏大;(2分)降水量较大且集中。(2分)
44.(10分 )【环境保护】
水量减少,自净能力下降,水质变坏;(2分)湿地萎缩;(2分)对气候的调节能力下降,气候干燥;(2分)生物多样性减少;(2分)出现土地盐碱化、荒漠化等。(2分)
2015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三次质量预测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A C B D C D C B D D A B
二.非选择题(40题25分,41题12分)
40.(25分)
(1)特点:广泛吸收诸国精华;以刑法为主。(4分)原因: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维护小农经济;以法家思想为指导,重罚轻礼。(4分)
(2)基本特点:卷帙浩繁、规模巨大;诸法合体;私法极为发达完善,公法不甚发展;注重形式和法律程序;不断发展完善。(10分)
(3)基本观点:研究历史是为现实服务。(3分)现实意义:借鉴古代法律的成果,完善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的稳定。(4分)
41.(12分)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参考答案:
示例一:有利因素:民族资本家的努力。说明:一战期间,受“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民族资本家积极投身近代企业,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示例二:有利因素:各种实业团体的建立。说明:辛亥革命后,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有利于筹集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规范企业管理,从而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健康发展。
示例三:不利因素:国内政局动荡。说明: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后,北洋军阀政府对外妥协卖国,对内独裁专制,政局动荡不安,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示例四:不利因素:广大民众购买力低下。说明:近代中国,中国人民深受几重压迫,大多贫困,购买力弱。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特征:“耗羡归公”作为政府的正常税收,统一征课;“养廉银” 数量大大超过正俸;
“养廉银”是按官职高低、事务繁简等来决定;“养廉银”制度相对减轻人民负担,增加国
家财政收入。(任意三点,6分)
(2)进步:政府官员的待遇措施更高更完善;政府加强立法规范,“高薪”制度与“严惩”措施相结合;政府官员实行严格的廉政教育培训,从思想上防止腐败;政府建立多层面健全的廉政监督网络。(8分)
认识:高薪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养廉反腐;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则从根本上建立了反腐的有效机制;严格官员选拔与加强操守教育也是反腐养廉的重要保障。(言之成理即可,1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特点:强调乡村农民自治的重要性;突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对社会的维系作用。(4分)
根本目的:通过建设新的农村社会组织,以此对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3分)
(2)历史背景:“乡村建设运动”是在近代中国传统社会组织遭到破坏的环境下对新型农村社会组织重建的探索;新时期村民自治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实践。(4分)
影响:“乡村建设运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下,以对抗中国共产党“工农武装割据”为目的,注定是要失败的;新时期村民自治顺应了改革开放和人民群众对民主自治的期待和要求,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4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变化:从二战中美国被动参战但有充分准备;到80年代美国主动挑起战争。(4分)
原因:二战中,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美国孤立主义传统的影响;
80年代,苏联综合国力的下降。(4分)
(2)战略:争夺世界霸权。(1分)
努力:一战后构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控制联合国;冷战中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两极格局瓦解后推行霸权主义。(任意三点,6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观点:限制人口;人口增长速度远高于生活资料增加速度;人口增加导致社会贫困(工人贫困);反对政府济贫;济贫法使穷人更穷。(任意三点,6分)
(2)背景:马尔萨斯人口论:工业革命的兴起;工人失业,社会矛盾尖锐;(2分)
马寅初人口论: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3分)
目的:马尔萨斯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掩盖资本主义政府的错误)为目的;
马寅初以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目的。(4分)